搜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基础医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招聘启事

上海交通大学招聘信息 上海交通大学 2024-01-23 14:59:56 人阅读

上海市儿童医院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童医院,前身是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富文寿及现代儿童营养学创始人苏祖斐等前辈于1937年创办的上海难童医院,1953年更名为上海市儿童医院,是我国第一家儿童专科医院。2003年成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2年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医院设有38个院级学科,拥有一批高质量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包括国家重点学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卫生部及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卫健委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上海市临床重点专科等。医院是上海市儿童早期发展基地,是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上海市儿童急救中心、上海市新生儿筛查中心、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上海市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上海市新生儿先心筛查诊治中心依托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前身为创建于19558月的上海第二医学院基础医学部,19895月成立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2005年,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联合,基础医学院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基础医学院现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基础医学、药学),国家重点学科1个(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育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4个(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遗传发育与生殖生物学),上海市高水平地方性大学建设学科2个(基础医学、药学)。

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成立于1979年,隶属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是一所由上海市教委、上海市科委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共同建设的从事免疫学研究的专门机构,累计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25人次,入选上海市各级人才计划64人次。免疫所按照“创新突破”和“加强转化”的总体发展原则,以临床科学问题为导向,在学科原有的研究基础上结合国际免疫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聚焦自身免疫疾病中的免疫调控及信号转导机制、肠道疾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和干预新策略、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宿主相互作用机制及其防治策略、新型肿瘤标志物筛选和肿瘤免疫治疗四个方面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

因科研工作需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与基础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联合招收博士后人员,诚聘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我们希望您具有较强的英文文献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对科研有浓厚的兴趣,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且具备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性格开朗,身体健康。

一、课题组信息

(一)儿童医院吕志宝研究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苏冰研究组

吕志宝导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儿童医院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院副院长,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小儿外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肝胆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外科分会委员,国际肝胆胰协会中国分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儿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60余篇,其中近三年代表性通讯作者论文包括hepatologyjexp clin cancer rescell & biosciencefront cell dev biol,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苏冰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免疫学与微生物学系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免疫代谢研究院主任,上海交通大学王宽诚讲席教授,致远荣誉博士生导师,国家科技部重点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上海市高层次人才计划专家,美国耶鲁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客座教授。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重大研发计划项目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aturecellimmunitynature immunologyembojbloodmolecular cel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30多篇,文章他引次数总计超过15000次。苏冰教授领导下的免疫信号调控实验室长期聚焦mapkmtor调控的细胞信号转导研究,运用最新的单细胞分析技术、空间多组学等技术,聚焦黏膜免疫信号转导调控机制研究,近三年的代表性通讯作者论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 / nature 2021 / cell 2021 / emboj 2020 / cell 2019 / cell metabolism 2019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研究肠道黏膜免疫稳态调控功能及致病机理;

2)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与肠道细胞动态互作的细胞分子机制与肠道发育相关疾病。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肠道疾病研究背景的优先考虑。

(二)儿童医院陈津津研究组-基础医学院徐楠杰研究组

陈津津导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深耕儿童发育障碍疾病多年,近年来在发育障碍性疾病及脑功能机制探究方面有较多研究进展。团队承担高危儿生长与脑发育障碍性疾病相关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90余篇,取得自主知识产权10项。团队通过人机交互采集儿童脑功能相关信息,并结合早期生长模式、营养环境等,对高危儿童认知相关的语言、行为、社交等发育开展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陈津津主任目前担任儿童医院儿保科主任兼营养科主任,并担任国家科技部脑计划重大项目的评审专家及国自然、教育部博士后基金及上海北京等省部级课题和科研奖项的评审专家,曾赴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科学系、哈佛大学医学院访问学习和项目培训,先后获国家妇幼健康研究会科技成果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上海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奖、上海市预防医学会科技进步奖、上海康复医学会科技奖、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计划(a)等多项科研奖励和人才计划。

徐楠杰导师近年来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molecular psychiatryscience advancesjournal of cell bi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东方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和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

徐楠杰研究组长期聚焦于发育期大脑中神经连接和突触形成以及神经环路可塑性的受体信号,旨在阐明神经受体和信号分子在脑功能及大脑发育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尤其关注社交行为相关的突触发生和神经环路形成机制。研究组在过去三年期间,在交大医学院基础临床联合中心支持下与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陈津津主任团队开展了深入合作和研究生的共同培养,在孤独症儿童的社交过程中的临床行为分析和多模态影像诊断进行了开创性探索。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营养与神经发育的环境调控;

2)孤独症儿童神经网络活动的特征性信号的解析。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神经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营养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sci论文。

(三)儿童医院蔡成研究组-基础医学院顾天鹏研究组

蔡成导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的研究,以及危重症新生儿救治研究。前期创建与创新早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动物实验模型(zhang x, chu x, weng b, gong x, cai c. an innovationmodel of 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in premature infants[j]. front. pediatr. 2020; 8:271);开展氧化应激与bpd、宫内感染与bpd、铁死亡与bpd、干细胞与bpd及免疫与bpd等相关机制研究;建立危重症新生儿多学科交叉(mdt)救治平台,开展危重症新生儿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等多种核心技术;2021年牵头撰写国内第一篇《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新生儿急性肾损伤的专家共识》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该共识在cbp治疗新生儿aki管理的规范化、同质化、个体化和精细化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顾天鹏导师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顾天鹏课题组成立于2023年初,课题组致力于dna甲基化等表观遗传机制在发育、干细胞维持与分化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以胚胎干细胞、基因编辑小鼠等为研究模型,整合分子细胞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单细胞组学等分析方法,探索dna甲基化与其他表观遗传修饰在胚胎/成体干细胞中协同作用的分子机制;解析dnmt3a过度生长综合征等人类疾病中不同表观遗传因子突变的致病机制,为个性化诊疗提供理论基础。202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早产儿慢性肺部疾病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

2)早产儿及危重症新生儿脑发育与损伤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3、岗位要求:

1)年龄不超过35周岁,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

2)具有分子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儿科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肺部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3)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sci论文。

(四)儿童医院洪海筏研究组-基础医学院组织胚胎学与遗传发育学系张明亮研究组

洪海筏导师上海市儿童医院心脏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婴幼儿心肌细胞增殖潜能机制的研究。研究团队针对心尖切除模型和心肌梗死模型存在的缺陷,申请人所在团队构建了新生鼠压力负荷模型(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 nov; 154(5):1734-1739),并发现压力负荷可以极大促进新生鼠心肌细胞的增殖,为心脏再生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20; 9(11):e015574,通讯作者),受到业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 nov;154(5):1733j thorac cardiovasc surg. 2017 nov;154(5):1740-1741.)。

张明亮导师研究神经系统的修复与再生,聚焦于少突胶质祖细胞(opc)发育与髓鞘生成/再生的调控机制研究和技术研发。我们利用干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手段,通过高通量化学小分子筛选,开发促进opc激活和髓鞘生成的化学小分子药物,揭示调控髓鞘生成/再生的关键信号通路,阐明髓鞘形成对神经元发育与损伤修复的作用,探索通过促进髓鞘形成改善认知功能障碍和衰老的新方法,为利用化学手段调控髓鞘生成提供新技术,为髓鞘/神经损伤的内源性修复提供新策略。原创性成果发表在cell stem cell, nucleic acids res. , cell rep. ,j. mol. cell biol.等期刊。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干细胞重点研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上海市科技创新重点基础研究项目,上海市科委项目,上海市教委项目等基金支持。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人类新生心肌增殖潜能机制的研究;

2)利用临床资源,通过干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等方法,开展遗传病的疾病模拟、药物筛选和基因治疗。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医学或药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遗传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或药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心肌增殖机制或者干细胞、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学研究背景优先考虑;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sci论文;发表过影响因子超过10sci论文者优先考虑(正在投稿已经修回者酌情考虑)。

(五)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颜景斌研究组-基础医学院高小玲研究组

颜景斌导师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分子诊断课题组长。现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遗传与生殖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委员、上海市遗传学会遗传与分子诊断专委会委员。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面上项目3项、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实验动物研究项目2项、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子课题1项。至今共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遗传病(尤其是神经系统遗传病)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高小玲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院,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近五年来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nat commun, acs nano, biomaterials, j control release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代表性成果获美国化学会周刊报道,acs nano同期述评。论文累计他引1500余次。申请第一发明人pct、中国发明专利10项,已授权2项。曾获中国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一完成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中国药学会—中恒青年药剂学奖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青年项目、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人才计划。主要研究方向为脑靶向药物递送和脑疾病干预;生物大分子药物递释技术。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遗传病(尤其是神经系统遗传病)发病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2)脑靶向药物递送和神经系统遗传病干预。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或药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遗传学、分子生物学、药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神经系统遗传病研究背景者优先考虑;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在q2以上的杂志发表过至少1篇研究论文。

(六)儿童医院郭盛研究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李斌研究组

郭盛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学专业);免疫学博士后(university of hawaii mānoa, johna. burns school of medicine)。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分会小儿内分泌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青年组委员。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项目2项。研究重点关注:内分泌代谢异常与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共患病之间的联系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机制研究。课题组擅长运用微生物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消化道/呼吸道菌群的交互作用以及脑--微生物轴与儿童生长发育障碍性疾病的联系。课题组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刊物:gastroenterologyjournalofcellbiologygliafrontiersinmicrobiology等发表。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全国妇幼健康科技奖等奖励。

李斌导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员。2001-2006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士后、2006-2009年高级研究助理;2009年受聘"中科院百人计划",任中科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课题组长;2016年起任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资深课题组长、科研副所长。长期从事免疫调节及重大免疫相关疾病如自身免疫病、过敏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相关基础及临床应用研究。近五年主持国家基金委免疫学杰青、重点、面上、中波国际合作等基金。

课题组在国际学术刊物如jbiol chemj immunol cutting edgejvirolplos pathogenspnasnat commsgastroenterologyimmunitynat immunol等发表通讯及共同通讯作者论文60余篇。现任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全球12名执行编委会成员之一。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中华医学科技奖等奖励。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内分泌代谢异常与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共患病之间的联系及中西医结合干预机制研究

1)肠道菌群介导的胆汁酸代谢紊乱与肥胖哮喘;

2)脑-肠轴及炎症小体通路与中医情志致病的神经基础;

3)短链脂肪酸代谢调控t细胞亚群的分化在肥胖哮喘病理机制中的作用。

3、任职条件:

1)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或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药学等相关专业博士毕业生;

2)在相关领域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能独立开展科研工作;

3)年龄不超过35周岁,条件优秀者年龄限制可适当放宽;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写作能力,有课题申请成功经历者优先;

5)工作热情,学习能力优秀,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建议应聘者提前联系博士后合作导师:发送中英文简历、代表成果及专家推荐信至:guosheng@shchildren.com.cn,注明:郭盛课题组博士后应聘+姓名+毕业学校(专业)+高校人才网【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七)儿童医院何丽研究组-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沈蕾研究组

何丽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科研部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遗传与基因组医学部访问学者(2017-092018-08月)。课题组擅长运用微生物组、代谢组、转录组等多组学研究方法,从整体观念上对哮喘传统中医病机理论及经典治法方药的作用机制开展研究。课题组在儿童哮喘中西医结合防治研究领域深耕20余年,研究成果在biomed pharmacother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int immunopharmacol等国际期刊发表。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及多项省部级、局级课题。

沈蕾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3年入选上海浦江人才计划,2014年入选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计划。沈蕾博士2001-2005年在美国贝勒医学院进行博士后培训,2006-2012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任助理研究教授,研究方向聚焦黏膜免疫与炎症,主要开展新型免疫细胞“固有淋巴样细胞(ilcs)”对黏膜组织微环境免疫稳态调控作用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中外国际合作等多项基金,相关工作发表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nature immunologypnas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等世界权威期刊。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肺组织ilc2特异性调控肺免疫应答的作用和分子机制;

2)肺ilc2在过敏性哮喘和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炎症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3)中药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研究。

3、任职条件:

1)具有医学或药学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病原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药理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者优先;

4)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sci论文。

(八)儿童医院王春霞研究组-基础医学院梁启明研究组

王春霞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危重症转化医学研究室主任。2017年入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高峰高原学科建设-“双百人”计划-临床专职科研队伍。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儿科重症医师分会儿科危重症研究协助组副组长,上海市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委员。主要从事脓毒症免疫代谢病理机制及转化医学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在重症医学、免疫代谢领域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主要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cell research, cell death & disease, clinical proteomics, metabolism, frontiersin immunology, blood purification等;其中,部分研究成果被2020年发布的《拯救脓毒症运动(surviving sepsis campaign, ssc)国际指南:儿童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管理》作为重要循证依据收录(1篇),被美国危重病医学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ccm)组织的儿童脓毒症定义更新作为前期调研重要参考依据(2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项,上海市卫健委面上项目及其他局级项目多项。

梁启明导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于2011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南加州大学keck医学院进行博士后训练,于20168月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入选美国白血病和淋巴瘤学会special fellow、上海市学术带头人。研究主要集中病毒与宿主相作,以新发病毒和肿瘤病毒为模式病毒,系统性地阐述其对机体免疫系统的逃逸和反制机制,以及致病的分子机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抗病毒药物小分子和中和抗体的筛选,以及相关疫苗的研发。相关研究以通讯作者发表nature immunology2022)、cellstemcell20162020)、med2021)、plos pathogens(2021,2022)等期刊。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科委和卫健委项目,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危重症免疫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机制研究;

2)病毒、细菌感染与机体互作的免疫代谢生物标记物及临床转化研究。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医学、生物信息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研究背景;有免疫学研究背景的优先考虑。

(九)儿童医院张婷课题组-基础医学院吴学锋课题组

张婷导师主任医师,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童感染免疫与重症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市儿童医院消化感染科主任,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儿童肠道微生态学组组长;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肠道微生态与肠菌移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营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专科分会委员会委员兼秘书。2002年至2011年期间先后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费城儿童医院和美国天普大学生理系及肺病中心从事基础研究工作,先后参与nih研究项目8项。回国后主要从事肠道菌群与儿童胃肠道疾病的研究工作。迄今以第一负责人承担了15项国家级/省部级/局级项目,发表论文126篇,其中sci论文70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论文33篇。荣获上海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上海市医生协会第三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上海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三等奖、上海市浦江人才、普陀区高层次人才等荣誉。

吴学锋导师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pi),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青年项目。吴学锋博士1999年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2002年获得南开大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接受免疫学和肿瘤生物学方向的博士后训练,并曾以senior scientist身份在美国知名药企(ionis pharmaceuticals)从事免疫癌症新药研发工作。2016年至今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课题组长,课题组应用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和细胞生物学、模式小鼠及临床前研究等手段研究免疫细胞代谢及肿瘤免疫调控机制及其应用前景。近三年以通讯/共同通讯作者发表的研究论文如下:1.揭示巨噬细胞自噬和炎症小体激活以及树突状细胞耐受调控机制(european journalo fimmunology,2022;journalo fimmunology,2021&2023;theranostics,2021);2.阐明调节性t细胞异质性及其免疫抑制功能的代谢调控机理(cell reports,2022;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课题组聚焦炎症小体、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互作,探讨炎症性肠病的免疫调控机制及诊疗新策略。

1、岗位名称:

博士后1

2、研究方向:

1)肠道微生态-肠道免疫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研究;

2)艰难梭菌分子病原学与分子流行病学、诊断与防治技术、致病与免疫机制研究。

3、任职条件:

1)具有生物学、免疫学、医学等相关专业博士学位;

2)年龄不超过35周岁(含),已经获得(博士毕业不超过3年)或即将获得博士学位,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

3)具有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学科背景;熟悉t细胞功能分析、细菌基因编辑、微生物标记、类器官培养及相关学科研究基础者优先考虑;

4)具有优秀的英文阅读、写作与交流能力,已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过高质量研究论文;

二、岗位待遇:

1、年薪约40万;

2、科研经费:提供每年1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

3、科研奖励:博士后在站期间产出的科研成果按医院相关奖励制度享受医院发放的科研奖励;

4、住宿补贴:医院为博士后提供住宿条件,如医院无法提供宿舍,则每月额外补助2500(税前)房贴。

三、应聘方式:

符合条件的有意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及相关证明材料(如学历学位、职称、文章、课题等)投递至wuyanran@shchildren.com.cn(请将邮件主题及个人应聘材料命名为“姓名+应聘xx组博士后岗位+高校人才网”),此招聘启事在招收到候选人前长期有效。【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联系电话:021-52976252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