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安交通大学 “非接触可穿戴人体体征智能监护及装备技术团队”交叉团队招聘博士后

西安交通大学招聘信息 西安交通大学 2023-06-07 09:13:16 人阅读

项目介绍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疾病之一。在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的患者人数已经超过3.3亿,占全国人口比重的22%。随着医疗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长期监护和随诊的新机遇也随之而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等中央文件明确鼓励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针对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等慢性病的长期监护和随诊需求,心脑血管疾病的心电-力生理特性、大脑皮层神经非线性动力学、微弱生理信号新型传感技术、边云协同智能诊断算法、小型化穿戴集成和装备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因此,研究面向心脑血管疾病和神经疾病的长期监护和随诊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对于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医疗资源浪费、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医工交叉领域“卡脖子”问题,响应西安交通大学医学交叉博士后队伍建设需要,西安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李江涛教授联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肖懿慧教授牵头获批“非接触可穿戴人体体征智能监护及装备技术”交叉团队,开展有组织科研。团队主要研究心血管多物理生理活动的产生过程以及时空耦合特性、人体关键电信号采集与信息提取应用、微弱生理信号新型传感技术研发、片上去噪结合云端特征提取融合的云边智能诊断算法研究和小型化穿戴集成和装备技术研究,推动可穿戴式心脑血管健康监护、诊断技术和分布式诊疗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团队现招收博士后,与青年才俊共同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建设。申请人登录西安交通大学招聘网(http://careers.xjtu.edu.cn   )进行填报,申报系统拟定开放时间为2023年5月29日﹣6月11日,系统关闭后本批次招收不再接收申请。

招聘条件

具有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过32周岁、具有团队精神和进取意识,恪守师德行为规范、学术道德规范。根据交叉团队建设需要,招收具有工程(电子信息、仪器仪表、测控技术等);生物(生物医电、生物医学工程等);医学(心脑血管等);信息学(人工智能等)等相关背景的申请者。申请人需在相关领域取得明显业绩,具有良好的学术发展潜力。

岗位职责

1、积极参与医学攻关产教融合平台建设;

2、积极与团队成员合作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包括(但不限于):非接触心梗、早搏等典型病症识别和预警技术;心脑血管的电活动与体表体征信号的映射关系;不同病理状态下心脏电-力耦合运动过程的模拟以及人体体表电-力生理信号的计算;心脑血管数字建模方法及心脑血管信息可视化,开发具备姿势感知功能的可穿戴智能心脑血管健康监护装备,以及基于智能算法的不同场景下边云协同辅助诊疗技术等;

3、承担团队安排的其他工作。

待遇

医学交叉博士后分为A、B两类,均实行年薪制,其中A类25万元/年、B类16万元/年。

发放方式如下:

(1)A类前两年按20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合格及以上者后两年薪酬提高至25万元/年,并补发前两年薪酬共计10万元,不合格者降为B类管理。

(2)B类按16万元/年发放,中期考核优秀者可申报A类,由医学部组织专家评审,经教师聘任委员会审核、专班审议入选后,薪酬按25万元/年执行。

以上为基本工资,不含医院绩效奖励。

联系方式

电气学院

李江涛:li_jiangtao@xjtu.edu.cn 

电话:15114826703

一附院  

肖懿慧:sbw_514@163.com

电话:18220824850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