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博物馆里的志愿者|六朝博物馆|博物馆|纪念馆|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招聘信息 南京博物院 2022-03-07 00:40:51 人阅读

他们是一种力量,让大众与博物馆、纪念馆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他们是一座桥梁,缩短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他们是一滴朝露,折射着城市的文明进程;他们是一束阳光,点亮走进博物馆的每一个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近日因为南京博物院启动最新一期志愿者报名计划,他们的故事引起了许多人的好奇和关注。

“南博蓝”

时隔一年零八个月,南京博物院终于又招志愿者,近日官方微信上的一则招募信息刷屏朋友圈。

身为中国三大博物馆之一,南京博物院可以说是南京城的一座“会客厅”。参观常设展和特展、临展,“网红点”打卡,参加社教活动学习文博知识……南京博物院吸引着大批慕名前来的观众,而在这里,你一定见到过身穿蓝色马甲、穿梭在场馆内外的志愿者,他们是南博的官方志愿者“南博蓝”。

想成为“南博蓝”的人相当多,南京博物院社会服务部主任许越介绍,根据前几年的情况,南博每次招募志愿者都能收到四五千份申请。“我们上次公开招募志愿者还是在2020年6月,今年的志愿者招募信息在官方微信才发布不久,阅读量就已经突破4万,在后台,南博社服部还收到了不少咨询志愿者相关问题的留言。申请的人很多,我们会根据实际需要从中选择一些适合的志愿者。”

想要成为“南博蓝”,申请只是第一步。虽然“南博蓝”的一些条件十分宽泛,比如年龄,从22岁到62岁的申请者都有机会,但有一条“硬杠杠”却不容小觑——志愿者需要“每周志愿服务一次,每次时间不少于3小时,每月不少于12小时,每年累计不少于144小时。”

许越介绍,志愿者们有考勤要求,需要保证足够的志愿时间,想要成为南博志愿者,最重要的是坚持。“不过每年加入‘南博蓝’的志愿者都很有毅力,为博物馆提供了非常优秀的服务,很感谢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南博的志愿者还有一整套详细的管理制度。入选的志愿者们首先要经过面试、笔试,通过之后进入博物馆培训,了解南博的基础知识、展览情况和相关制度;接下来要从观众基础服务做起,进行为期3个月的志愿者实习期;此外,基础服务、社教课堂、展厅讲解、文案撰写、影像记录、公众号运维等工作……不同的岗位还有不同的考核标准。

在几千份申请中脱颖而出,又通过考核要求的志愿者们,日常都在干什么?

许越说,目前最需要也是人最多的志愿者岗位是基础服务,在展厅里引导指路、回答问题、维护参观秩序,另外也会安排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在特展和临展中定时为观众提供公益讲解。

除了直接面对观众,在博物馆的幕后工作中,也有“南博蓝”的身影。“南京博物院公共活动”微信公众号里,很多文字和图片,以及视频都是由志愿者们采写拍摄的。我们很多志愿者,都在默默无闻地做一些很细节的工作。

“紫金草紫”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及后代争当志愿者、大学生团队连续28年接力讲解、小提琴志愿者一年举办百余场公益演出、国际志愿者向世界讲述历史真相……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自1994年成立紫金草志愿服务队以来,注册志愿者近3万人,累计服务时间逾百万小时。

“当年南京城尸横街巷、火光冲天,日本兵天天杀人,长江水都变红了。”几年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的“铜版路”边,常常有一位老人为参观者讲解。讲到义愤处,他还会现场展示头上被日军枪托砸出的伤疤。

老人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佘子清。85年前的那场浩劫,他的母亲被日军杀害,他自己也差点被日本兵烧死。2004年3月起,老人到纪念馆当起了志愿讲解员。直到去世,老人累计讲解时间超过4000小时,是馆内年龄最大的义工。

金海燕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教育服务部负责人,2015年纪念馆加大了公共教育队伍建设,金海燕负责志愿服务工作。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志愿者多达三四百人,且来自社会的各行各业。佘子清,是她印象最深的一位志愿者。“当年除了周一闭馆,老人几乎每个工作日都会来纪念馆,风雨无阻。他家离纪念馆很远,每天要倒两班公交车。夏天天气炎热,我怕他身体受不住就叫他别来,他还会生气。”

越来越多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志愿加入到传播历史真相的队伍中来。马雯倩是南京晓庄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她同时还有个身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马秀英的重孙女,她是在曾祖母对那段历史的讲述中长大的。“1937年,祖奶奶16岁。在这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她的三哥被日军抓走并残忍杀害。”一年志愿服务工作,近200场讲解,接待了包括从日本来的全世界访问者,她对这段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紫金草”队伍里也有“洋面孔”,纪念馆目前有来自31个国家的172名国际志愿者,比如来自巴基斯坦的查曼和来自美国的乔纳森,他们分别是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河海大学的老师。乔纳森在南京生活6年了,他总是习惯引用犹太人大屠杀幸存者西蒙·维森塔尔的话“当有人能够记住时,希望就依然存在”来解释自己当志愿者的初衷,“唯有铭记历史,才能避免悲剧重演。”而查曼则觉得成为紫金草志愿者是一份神圣的责任,“和平是人类共同的主题,只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能够创造一个和平美好的世界。”

“六朝青”

“2014年,六朝博物馆招聘第一批志愿者的时候,我就报了名。当时有一条要求,是60岁以内。我其实是超了1岁。面试的时候我特别说了,如果可以破例,我真的很想在这里做一个志愿者。”退休前的罗建是大学讲师,教过古代文学,她解释起加入志愿者团队的原因,也如同她的讲解一样,优美富有感情。“我学生时代的第一位导师教授的专业是六朝文学。我是南京人,出生、上学、工作,围着长江路附近转——这里是六朝皇宫所在。”

六朝博物馆志愿者有个很好听的名号,叫“六朝青”。六朝尚青,青色高洁,代表了当时青山绿水与自然融合的审美,志愿者团队的文化意味与六朝气质是契合的。罗建说,六朝这段历史对于许多人来说,其实是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都说南京是“六朝古都”,可是真要问哪六朝,经常话在嘴边却说不齐了。那个风光霁月的历史闪光点,其实值得大书特书。“2014年刚开始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我接待过故宫志愿者团队参观者,其中有一位老师是网络大v——‘阳光周老师’。她回去以后,我就经常收到陌生人的联络,说是周老师介绍来参观六朝馆的,我一问,特别感动。周老师说,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馆,因为一座馆爱上一座城。”

罗建笑说,南京博物院的志愿者难考,六朝博物馆的志愿者也不容易选上。“我们招募新志愿者也是百里挑一,每年都会收到数百份申请,而最后通常只有20多人可以入选,都是好中选优。大都会博物馆、乌菲兹美术馆、卢浮宫……多大牌的博物馆参观来访者我们都接待过,一点也不怵,还被人家各种夸。我觉得在这里做个志愿者很幸福。”

“六朝青”志愿者里人才济济,有大学生、医院护士、媒体记者,有年轻人,还有很多“老南京”,形成了一个特别融洽的圈子,每个人都热爱文化,愿意学习。周末的时候,他们常常约上几个人一起到附近的扬州博物馆、常州博物馆去“刷馆”,“在这里做志愿者,是出于一种情结。毕竟南京人,都沾着六朝烟水气呢!”罗建如是说。

end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