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2023年博士后研究人员招聘启事

浙江大学招聘信息 浙江大学 2023-09-18 15:02:50 人阅读

浙江大学长三角智慧绿洲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智慧绿洲)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支撑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由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人民政府和浙江大学合作共建,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性质的高能级创新平台,由浙江大学负责运营和管理。智慧绿洲坐落于嘉善县祥符荡科创绿谷,总面积约1369亩,项目总投入132亿元

一、实验室介绍

1.未来食品实验室

大食物观为指导,面向未来食品战略需求,围绕靶向功能食品创制、食品风味质构重组、食品柔性智能制造、食品生物合成制造等方向开展前沿基础研究与重大技术攻关。

2.未来健康实验室

以推动·自然和谐共生为愿景,围绕未来中医药、核酸健康、系统免疫等方向,重点发展引领生命大健康领域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为人类健康提供智慧绿洲解决方案。

3.未来设计实验室

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围绕智能设计方向关键技术及系统、人机融合方向关键技术及装备、未来媒体方向关键技术及装备、绿色设计理论与方法技术等方向培育重大设计创新和技术成果。

4.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

对接国家重大战略,超前探索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化和共富化三大未来演化规律,重点模拟未来城市空间、未来产业形态、未来绿色经济和未来共富社会四大形态,开展储备性、前瞻性、针对性的战略研究,打造区域发展政策大脑,建成立足长三角、面向全国的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汇聚枢纽、决策支撑平台和成果展示窗口。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包括绿色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富裕研究中心

5.未来城市实验室

6.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围绕未来城市建设发展需求和共性的卡脖子技术,立足于建筑工程领域的前沿创新策源,探索技术与装备的新发展、新突破。以先进结构研究为基础,开展智能建造、智能设计、智能传感与智慧运维等系列化研究。

7.未来城市(未来水务)实验室,以未来城市、未来生活为应用场景,针对水工业智慧化、水生活健康化,开展水务行业智慧诊断技术、智慧调度技术、品质饮水技术相关研究。

8.未来城市(智能绿建)实验室,针对建筑及相关领域双碳目标,聚焦新材料、新能源及节能减排产业的重大需求,开展建筑智能高效光热调控、光电转换和储能储热的研究,探索建筑新材料设计和制备的关键技术,实现节能减碳技术的集成及其在智能绿色建筑中的示范应用。

9.未来环境实验室

以国家生态文明理念与双碳目标为引领,按照循环、智治、健康导向,聚焦我国生态环境领域多介质多污染协同治理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率先形成先进环境材料、智慧环保装备两大研究方向。实现全过程、跨介质、全要素、立体化的复杂环境感知与防控。

二、课题组介绍与招聘需求

序号实验室课题组研究方向专业要求招聘数量
1未来食品实验室刘东红教授1.食品加工及装备研发

2.食品柔性智能制造

食品工程、化学工程、机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专业。15
2陈启和教授1.食品合成生物学

2.生物信息学

3.代谢工程

生物工程、食品科学、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3陈士国教授1.健康食品智造

2.靶向精准营养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营养与健康、医学、生物学、药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
4张辉教授1.食品质构重组食品科学、化学、材料学、营养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
5未来健康实验室范骁辉教授1.单细胞时空组学方法及应用

2.组分中药及健康产品研发

药学、中药学、分析化学、合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人工智能、应用数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15
6林爱福教授应用基础研究:

1.分子细胞生物学基础研究

2.肿瘤免疫与肿瘤代谢研究

3.新型蛋白质(微肽)组学研究

转化应用研究:

1.药物递送系统研发

2.基于rna的纳米疫苗研发及肿瘤免疫治疗研究

3.新型基因编辑递送系统研发及基因治疗研究

4.基于新型蛋白质(微肽)的肿瘤诊断

应用基础研究:分子生物学、生物进化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或相关专业。

转化应用研究: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如糖化学、药物化学)、纳米化学、物理化学或诊断蛋白质组学等相关专业。

7鲁林荣教授1.免疫调节机制

2.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

3.免疫治疗策略研究

生物医学、免疫学、生物信息学或微生物学相关专业。
8刘祥瑞教授1.针对慢病和传染病(肿瘤、糖尿病、脂肪肝、卵巢功能不全、感染等)的药物制剂开发及二类新药申报

2.中药及天然活性成分的深入开发利用

3.膳食补充剂、功能食品、化妆品等健康产品研发

药剂学、药理学、肿瘤生物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食品科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高分子化学等相关专业。
9未来设计实验室孙守迁教授1.复杂装备创新设计

2.智能穿戴式外骨骼机器人

3.虚拟人及新场景

4.数字化艺术与设计

机械、自动化、设计学、计算机、软件工程、经济学以及管理学等相关专业。10
10柴春雷教授1.工业设计

2.设计数据引擎与计算

3.智能设计和人机交互

4.服务设计与商业设计

设计学、机械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农业工程、数字媒体等相关专业。
11张克俊教授1.人工智能内容生成

2.智能艺术与设计

3.跨媒体艺术与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心理学、设计学等相关专业。
12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绿色发展研究中心)董雪兵教授1.区域发展理论与规划

2.要素流动与区域一体化

3.宏观经济与经济发展

4.区域产业布局与产业链

5.能源经济学

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能源等工科或理科等相关专业。5
13黄先海教授1.区域一体化

2.要素流动与空间经济学

3.数字经济与产业链

4.政府市场关系与共同富裕

5.国际贸易学

6.世界经济等

经济学、管理学、数学、计算机等工科或理科等相关专业。
14未来区域发展实验室(共同富裕研究中心)李实教授1.发展经济学

2.劳动经济学

3.收入分配

4.公共政策

5.贫困

6.劳动力市场

公共管理、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5
15张跃华教授1.保险经济学

2.农业保险

3.农村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经济学、农林经济管理、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等相关专业。
16刘晓婷教授1.老龄健康

2.社会保障

3.照护服务

4.医疗改革

公共管理、经济学、社会学、人口学、统计学、公共卫生等相关专业。
17未来城市(智慧城市)实验室罗尧治教授1.先进结构体系、理论和设计

2.结构复杂行为分析与高性能仿真技术

3.智慧城市运维管控与智能感知技术

4.智能建造理论与技术

5.基础设施智慧与韧性

土木、交通、信息、计算机、建筑、材料、控制、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5
18许贤教授1.空间结构的形态设计

2.可变/可动结构

3.空间结构检/监测

4.城镇建筑运维管控

土木、交通、信息、计算机、建筑、材料、控制、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
19沈雁彬副教授1.大跨空间结构与钢结构的分析与评估

2.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结构健康监测

3.智能结构设计与控制

土木、交通、信息、计算机、建筑、材料、控制、电子、机械等相关专业。
20未来城市(未来水务)实验室张土乔教授1.供排水管网安全输配技术市政工程、土木工程、软件工程、自动化或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5-15
21周永潮教授1.供排水智慧调度理论与技术

2.城市内涝灾害预警与调控

3.城市水环境治理

排水、环境工程、水利工程、软件工程等相关专业。
22张燕教授1.微污染水处理理论与技术

2.饮用水安全保障理论与技术

3.新污染物控制与去除技术

4.污染水体生态修复及水质改善技术

市政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化学等相关专业。
23俞亭超教授1.供水管网漏失监测预警与控制技术

2.供水系统水力水质模型及优化运行技术

3.城市节水技术等

市政工程、土木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软件工程或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
24未来城市(智能绿建)实验室谭刚教授1.能源新材料与技术

2.建筑节能新技术

3.建筑控制技术与系统

4.新型储能系统

5.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材料、能源、自动化、建筑、力学、化工、物理、计算机等相关专业。5-15
25未来环境实验室陈宝梁教授1.环境界面化学与污染调控原理

2.环境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

环境工程与科学、化学、材料、高分子、能源工程、生态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5-15
26朱亮教授1.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环境工程与科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材料、能源工程、控制、应用数学等相关专业。
27王东升教授1.混凝科学与技术、环境水质学和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程、化学、环境毒理学、材料、生物等相关专业。
28吴伟祥教授1.有机固废定向高值转化与智能装备研发环境工程与科学、机械与自动化、微生物学、发酵工程、化学化工或材料等相关专业。
29俞萍锋教授1.环境微生物界面过程与调控水处理工程、环境微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等相关专业。

三、人才待遇

(一)年薪40万起(含地方政府人才补助)。

(二)享受用餐补贴、节假日福利、生日福利、健康体检等,符合条件者可享受嘉善县相应人才政策,可以提供人才公寓租住。

(三)优秀博士后出站后可优先留在智慧绿洲工作,或推荐至省内其他高校或科研院所。

(四)提供充裕的学术研究资源,良好的办公环境和实验空间,共享智慧绿洲仪器设备。

(五)支持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等博士后人才项目。

四、应聘方式

坚持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凡符合招聘岗位要求且有意向者,请将个人详细简历(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学术成绩、承担科研项目情况、发表文章目录、专利及获奖情况等)整合为单一pdf文档,以姓名+科研平台+博士后+高校人才网命名发送至邮箱:hroasis@zju.edu.cn。【快捷投递:点击下方立即投递/投递简历,即刻进行职位报名】

联系人:元老师

电话:0573-84576680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