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安徽省考常识积累:古代天文历法

2020-04-21 08:52:41 39人阅读

行测常识判断考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考点是:古代天文历法。

1、春秋

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2、战国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3、西汉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汉武帝颁令全国使用《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4、东汉

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5、唐

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6、北宋

沈括:《梦溪笔谈》把四季24节气和12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7、元

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ps:

日食:又作日蚀,是月球运动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身后的黑影正好落到地球上,这时发生日食现象。中国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日食记录。日食一般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分为日偏食、日全食、日环食。观测日食时不能直视太阳,否则会造成失明。

月食: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太阳、地球、月球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食只可能发生在农历十五前后。月食可以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和半影月食三种。

刷题练习

1、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普勒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哥白尼学说

b.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落雨”

d.月食发生时地球、太阳、月球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解析】本题考查科技常识。世界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是伽利略发明的,a选项错误。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春秋》中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c选项错误。月食发生时地球位于太阳和月球之间,d选项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选项。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返回顶部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