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招聘公告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招聘信息 长江日报报业集团 2021-10-31 02:50:56 人阅读

因事业发展需要,长江日报报业集团面向社会招聘全媒体采编与管理人才,现将有关情况公告如下:

一、招聘岗位

1.全媒体记者、编辑;

2.评论员;

3.数据分析高级研究人员;

4.行政管理人员。

二、报名基本条件

1.热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综合素质好,身体健康,具有强烈事业心、责任感和良好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合作沟通意识、组织协调能力,适应全天候工作状态。

3.具有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含应届毕业生), 特别优秀的放宽到全日制本科毕业生。

4.年龄在28周岁以内,有媒体工作经历可适当放宽至30周岁以内,全日制博士学历放宽到35周岁以内。

三、岗位专业与能力要求

1.全媒体记者、编辑:哲学、社会学、经济、法学、历史、新闻、传播、中文、影视等相关专业。具有敏感的新闻发现与采访能力;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能熟练运用文字、图片、直播、音频、视频等全媒体报道手段。

2.评论员: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学、历史、法学、经济等专业为佳。应届毕业生不作工作经验要求,非应届生应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要有正式出版报刊或正式出版报刊所办新媒体上发表的原创评论作品。作品获市级及以上新闻奖者优先。

3.数据分析高级研究人员:社会学、经济学、公共管理学、新闻学等相关专业。关注时政,熟悉城市治理工作,有较强敏锐力;具有数据信息分析能力、问题调研能力。具有新闻采访等相关工作经验者优先。

4.行政管理人员:管理、人力资源、审计、财会、经济、法律、文史哲等相关专业。具有良好的调研、文字表达能力;能熟练操作各类办公软件。

四、招聘规定

1.全媒体采编人员(包括全媒体记者、编辑、评论员和数据分析高级研究人员等)和行政管理人员由集团组织招聘,集团内安排工作岗位。

2.现场或网上报名后,集团进行资格条件审查。符合报名基本条件、符合亲属回避要求的,通过邮件回复或电话通知本人参加集团组织的考试考核。

3.考试考核合格并进行体检合格后,签定劳动合同正式聘用(含试用期)。

五、报名和招聘程序

(一)网上报名

登录大武汉客户端、长江网(http://www.cjn.cn/),点击招聘入口登录,按要求填写报名信息并提交,所填信息务必真实准确。每人限报一个岗位。报名截止时间:网上报名2021年10月20日截止;专场招聘现场接受报名。

(二)资格条件审查

对报名人员进行简历和材料初选,以邮件形式将初选结果回复并确认。

(三)考试考核

按工作岗位特点统一组织考试考核。考试包括面试和笔试,考核包括实操、岗位测试和评估等。考试考核具体地点、时间,根据招聘流程提前发送至个人邮箱或电话通知。

联系人:张老师 武老师

咨询电话:027-85693188

027-85695902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曾凌空在给宝宝检查身体。通讯员张祖国 摄

护士手把手教新手爸爸给早产宝宝喂奶。通讯员张祖国 摄

出生1小时的满满,全身都还未发育完全。

11日,原本应是龙凤胎姐弟满满和心心出生的日子,但他俩仅在妈妈肚子里待了24周就匆忙问世,此后在医院搭建的“人造子宫”中继续成长,从500克长到2000克。同时,父母也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学习早产儿照料知识,让宝宝们出院回家后也能平安成长。

11日,姐弟俩出院后第一次回医院复诊。评估结果显示,他们“追赶”上普通新生儿发育水平了。

“这是我院接诊的第一对最低体重龙凤胎,是孩子、家长、医护人员多方努力,才共同创造了这生命的奇迹。”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主任医师曾凌空介绍,2020年,该院也曾成功救治一名孕24周就出生、体重500克的女婴。孩子们不仅活下来了,还跟上了发育进度,减少了后遗症的出现,相信今后还能为更多“早到的宝贝”迎来生机。

“多囊”妈妈盼来龙凤胎,早产了

宝宝们的妈妈姓吴,今年25岁,来自黄陂区。6月20日,吴女士怀孕才24周,就出现宫缩、下腹坠胀等情况,家人开车送她到武汉市妇幼保健院,但早产迹象越来越明显,保胎一天后,龙凤胎提前出生。

当时,姐姐满满和弟弟心心都只有成人巴掌般大小,体重均为500克,身上的皮肤还是胎儿期的胶冻状,几乎半透明。医护人员立即给宝宝们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在呼吸机的帮助下,暂时维持住他俩的呼吸。随后,宝宝们被送到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救治。

该科主任医师曾凌空介绍,过去,像这样怀孕24周就出生的被称为“流产儿”,身体各方面尚未发育完全,肺部、胃肠道甚至还没开始发育,几乎不可能救治成活。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类宝宝渐渐有了生机。

“我有多囊卵巢综合征,差点不孕不育,这是我好不容易盼来的宝贝;怀孕时还得了妊娠期高血压,惊险万分。这么艰苦才换来的孩子,请医生想办法保住!”吴女士夫妻俩表示,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救治。

为救这两个小生命,此后,家长和医护人员开始多方努力。

“人造子宫”呵护早产宝宝长大

医生给宝宝们准备了“人造子宫”:给温箱蒙上专用盖布,减少噪音、强光的刺激;温箱内保持36℃恒温,湿度维持在90%,尽可能模拟子宫环境。不一样的是,宝宝们身上连着心电监护、呼吸机等先进设备,时刻监测他们的身体指标。

姐弟俩的皮肤角质层还没有发育成熟,几乎“吹弹可破”,医护人员用鱼油制作了润肤露,给宝宝们涂抹,呵护娇嫩的皮肤。给他们打针、翻身、吸痰时,更是动作又轻又慢,直到他们皮肤自然增厚,有了防御能力。

胎儿的肺部在孕28周才开始发育,这对孕24周就出生的姐弟还面临呼吸关卡。好在,他俩生命力很顽强,治疗6周后,开始尝试依靠自己来呼吸,最终成功度过这道关卡。

为让宝宝从母乳中获取营养,吴女士坚持每天将母乳挤出,送到新生儿内科,医护人员尝试给宝宝们喝下,3个月后,宝宝们每餐能喝下25毫升奶,体重也直线增加,到出院时,两个宝宝体重都达到2千克左右。

手把手教父母养育“巴掌宝宝”

宝宝们在“人造子宫”里努力长大,新手父母不能时刻在身边照料,但也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努力学习养育早产儿。

该院新生儿内科护士长黄砚屏回忆,吴女士和丈夫第一次到病区看宝宝,当时宝宝们只有30天大,脑袋只有拳头大小,胳膊仅比手指粗一点,还带着有创呼吸机。夫妻俩完全不敢碰孩子,生怕不留神就会伤害到孩子。在医护人员的鼓励下,他们才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宝宝的手和脚。

此后,医护人员给家长拍宝宝的视频时,不仅会和他们分享姐弟俩的每一点进步,还会边给宝宝做护理、边对着镜头讲解。慢慢地,吴女士和丈夫积累了不少早产儿护理知识。此后再到医院探视,他们尝试给宝宝做抚触,将宝宝放在怀里做“袋鼠抱”。到姐弟俩出生100天时探视,夫妻俩已经能熟练地给宝宝们喂奶、换尿布。

国庆假期,姐弟俩出院了,跟着父母回到自己家里。11日,吴女士和丈夫带宝宝们回医院做第一次复诊,夫妻俩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宝宝们在襁褓里睡得很香。生长发育评估结果显示,姐弟俩的各项发育指标均符合正常范围,“追赶”上了普通的新生儿,今后可在家长的照料下,健康成长。

记者王春岚 通讯员张璟祎 袁露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

条评论
Alternate Text
Alternate Text 表情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推荐

今日招聘网是由滨兴科技运营的人才网,未经今日招聘网同意,不得转载本网站之所有招工招聘信息及作品

浙公网安备 33010802002895号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330108000033号 增值电信经营许可证 浙B2-20080178-14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滨字第0235号 浙B2-20080178-14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0571-87774297 donemi@163.com

投递简历
马上投递